欢迎来到攸县旭沣农林发展有限公司!
栏目分类
行业资讯
13873328999
油茶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,其幼苗期易受多种虫害侵袭,轻则影响生长,重则导致整株枯死。本文结合最新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,系统梳理油茶苗常见虫害类型及综合防治策略,为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。
· 典型代表:黑跗眼天牛、油茶蛀茎虫(织蛾)、茶梢尖蛾
· 危害特征:幼虫蛀食枝干,形成瘤状结节或蛀道,导致枝干枯死或易折断。黑跗眼天牛幼虫蛀食后,被害处形成多个瘤状节结,严重影响树势。
· 发生规律:成虫多在4-6月活动,幼虫危害期长达数月,部分种类如油茶蛀茎虫幼虫期可达22个月。
· 典型代表:油茶尺蠖、茶黄毒蛾(茶毛虫)、铜绿丽金龟(成虫)
· 危害特征:幼虫群集啃食叶片,严重时吃光全株叶片,导致落果甚至整株枯死。茶黄毒蛾幼虫体具毒毛,触及人体皮肤会引起红肿痛痒。
· 发生规律:多代发生,如茶黄毒蛾1年发生2代,以卵越冬,幼虫危害期集中在4-6月和7-9月。
· 典型代表:铜绿丽金龟(幼虫)、黑翅白蚁
· 危害特征:幼虫在土壤中啃食根部,导致苗木枯黄或死亡。黑翅白蚁在地下筑巢,取食树根皮层,危害期长达5-11月。
· 发生规律:铜绿丽金龟幼虫以3龄或2龄在土中越冬,翌年4月开始活动为害。
· 典型代表:油茶象(茶籽象鼻虫)
· 危害特征:成虫和幼虫蛀食茶籽,造成落果和籽仁受损,严重减产。油茶象成虫偏好在大果型茶果上产卵,幼虫蛀食后导致茶果开裂。
· 发生规律:2年1代或3年1代,成虫出土盛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。
· 品种选择:推广抗虫性强的品种,如紫红球、紫红桃等,降低虫害发生率。
· 科学配置:避免单一品种纯林,通过混交林改善茶林结构,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。
· 清洁田园:定期清除病枝、病叶、枯枝落叶和杂草,减少虫源滋生地。例如,冬季结合垦复,清除树上或地面的病叶、病果,消灭越冬病菌。
· 合理修剪:及时伐去无用枝、遮挡枝和老弱病残树,保持油茶树合理密度,增强通风透光性。
· 适期施肥:避免偏施氮肥,适当增施磷、钾肥,提高树体抗虫能力。
· 灯光诱杀:利用成虫趋光性,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。例如,黑跗眼天牛成虫活动期,每公顷设置2盏杀虫灯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。
· 人工捕杀:结合抚育管理,人工摘除卵块、幼虫和蛹。如油茶尺蠖蛹期长达8个月,可在秋、冬季结合复垦挖蛹,直接杀死翻出土面的蛹。
· 树干涂白:于4月中下旬成虫产卵前,用涂白剂涂刷树干基部,防止产卵。涂白剂配方:生石灰10份、硫磺1份、食盐适量、水20份。
· 阻隔法:在成虫上树取食前,用粘虫胶在树基30厘米左右环刷1圈,阻隔成虫上树。
· 天敌保护:保护和利用小茧蜂、寄生蝇、蜘蛛、白僵菌等天敌。例如,油茶织蛾长距茧蜂可有效寄生其幼虫,降低虫害密度。
· 生物农药:在幼虫期喷洒白僵菌、苏云金杆菌(Bt)等生物农药。如4月中下旬,每亩用2.0-3.0万亿白僵菌孢子喷雾防治茶黄毒蛾幼虫。
· 性信息素诱杀:利用成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,干扰交配,降低繁殖率。
· 科学用药:选择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农药,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导致抗药性。例如,防治油茶尺蠖幼虫,可用20%氰戊菊酯乳油2000-3000倍液喷雾。
· 关键时期施药:抓住成虫羽化期、幼虫孵化盛期等关键时期施药。如防治油茶象,可在4-7月成虫盛发期,用绿色威雷200-300倍液喷1次。
· 安全操作: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,避免在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施药,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· 严格检疫:加强苗木调运检疫,防止危险性害虫传入。对引进的油茶接穗、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严格检验,发现虫害立即处理。
· 区域联防:建立区域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,及时通报虫情动态,协同开展防治工作。
· 背景:某油茶种植基地发生黑跗眼天牛危害,被害株率达30%,部分枝干枯死。
· 防治措施:
1. 农业防治:冬季结合垦复,剪除被害枝集中烧毁;春季翻耕松土,消灭越冬幼虫。
2. 物理防治:4-6月成虫活动期,人工捕捉成虫;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。
3. 生物防治:释放黄翅黑兜姬蜂等天敌,每亩释放5000头。
4. 化学防治:8月份用10%吡虫啉乳油5-10倍液涂刷产卵痕和早期为害槽。
· 效果:防治后被害株率降至5%以下,枝干生长恢复正常。
· 背景:某油茶苗圃发生茶黄毒蛾危害,幼虫群集啃食叶片,导致苗木生长受阻。
· 防治措施:
1. 农业防治:及时清除苗圃杂草,减少虫源滋生地。
2. 物理防治:利用成虫趋光性,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;人工摘除卵块和幼虫。
3. 生物防治:4月中下旬,每亩用2.0万亿白僵菌孢子喷雾防治幼虫。
4. 化学防治:在幼虫3龄前,用0.2%阿维菌素2500-3000倍液喷雾。
· 效果:防治后虫口密度显著降低,苗木生长恢复正常,未发现农药残留超标。
随着生态农业理念的深入人心,油茶苗虫害防治将更加注重绿色、可持续。未来,应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:
· 抗虫品种选育:利用现代生物技术,培育高抗虫性油茶品种,从源头上减少虫害发生。
· 精准监测预警: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病虫害监测系统,实现虫情动态实时监控和精准预报。
· 生物防治技术创新:研发新型生物农药和天敌释放技术,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和稳定性。
· 绿色防控模式推广:集成农业、物理、生物、化学等防治措施,形成一套适合不同地区的绿色防控技术模